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何謂避險基金(Hedge Fund)

一、避險基金Hedge Fund之定義
在國內,也被翻譯成「對沖基金」或「套利基金」,這些稱呼容易讓人產生字義上的誤解,扭曲避險基金的本質及內涵。
在信託契約中會明定操作策略,以後基金經理人將依據此操作策略利用財務工程製作操作模型來交易,也就是是利用財務工程為基礎,同時運用現貨和衍生性金融商品,透過此基金在募集時所設定的投資策略來賺取絕對穩定的報酬。
1. 是替代性投資之一種,其概念和共同基金一樣,都是匯集大眾的資金,委託專業經理人管理與投資,利潤與虧損由投資人承擔。
2. 操作方式則較具彈性,可運用放空投資標的、使用槓桿及買賣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非傳統技術及工具來規避風險增加收益,而比較不受市場風險影響。
3. 主要精神在於經理人巧妙運用多空部位來規避市場風險,也就是仰賴經理人運用單一或一組投資策略進行交易操作之專業操作技術及經驗,以達到規避市場風險的目的,且由於部位較不受市場風險影響,所以經理人都以追求絕對報酬為操作目標。
與傳統的共同基金的差異:
a. 採用買進或持有股票、債券或其他貨幣市場工具的操作方式,較容易受市場之影響。
b. 投資比較仰賴市場之表現來決定績效。

二、避險基金的特色:
一般而言,避險基金具有下列特色:
A. 追求絕對報酬率(absolute return):
1) 避險基金不像共同基金一般,重視相對的報酬。
2) 避險基金大部分策略的報酬來源不是基於市場走勢,也與特定的市場或指數無關,所以若以傳統的市場指標相比是無意義的。
3) 其著重的是以最小的風險追求絕對的報酬(absolute eturn),其所設定的預期報酬率並不受指標 (benchmark) 指數多空表現影響。在台灣最常用來當指標指數的是台灣股價加權指數。
B. 常利用空頭部位配合多頭部位並行操作,也就是所謂「多空並行操作」:
1) 傳統共同基金策略只能做多,由經理人挑選優於大盤的股票或債券,且不利用槓桿操作。
2) 但避險基金是做多、放空或二者併用,結合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投資工具,建構一個投資部位,且善於利用槓桿操作。
3) 為了創造最佳的風險與報酬關係,用最低的風險換取最高的報酬,並降低市場之淨暴露風險,常利用空頭部位配合多頭部位並行操作,
4) 另外也常交互使用期貨、選擇權或其他策略來降低部位的波動性。
C. 多半不受各國證券管理單位管轄,在操作手法及工作上較靈活且富彈性:
1) 避險基金常設立於免稅,且法律管制較不嚴格或是不受一般證券交易委員會之管束的國家或地區,以確保其操作彈性。
2) 其服務對象多為投資經驗豐富之客戶。最大例外是美國及香港等高度發展之市場,因其金融法律制度非常完善。
3) 而避險基金為進一步保持高度自由的操作方式,所以通常以私募的方式,採有限合夥人制度 (limited partnership) ,將合夥人數目限制在100人以內,就可以規避證券及交易管理委員會的管轄。
D. 管理人或是經理人可以收取績效獎金:
除了向投資人收取以固定百分比資產基礎的管理費用外,亦收取績效費用,按照獲利的一定百分比提撥給經理人。
1) 由於避險基金運用多種複雜的交易工具,其基金經理人必須具備高度的智慧、技巧與知識來靈活運用這些金融工具,並分析金融環境與市場趨勢。
2) 因此避險基金會從基金獲利中提撥固定百分比給經理人,作為績效獎金,有別於傳統基金經理人只收取固定年費或管理費。

三、避險基金種類:
共分兩類:
1. 單一策略(single -strategy)
乃針對特別單一之策略進行操作,如可轉債套利、固定收益套利等。
2. 「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
1) 是以投資多種策略之避險基金為目的的基金。
2) 其定義為將使用不同策略之避險基金包裝為一投資組合以達到降低風險和穩定收益之目標。
而基金中的基金之所以受投資人歡迎主要乃因(優勢包括):
1) 能真正達到分散風險及市場中立性。
2) 投資人不需要費時選擇投資策略以及監督。
對資產配置而言,相對於股債市之高波動性,投資基金中之基金可降低整體投資組合之風險。

四、避險基金的歷史
1. 避險基金,起始於1920年代,美國有位名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的人,可以說是這類基金的創始者。
2. 到了1949年美國人瓊斯 ( Alfred Winslow Jones),首次在同一個基金內結合股票的融資做多及放空部位,並建立經理人績效獎金制度,在當時瓊斯避險基金績效超越同期所有的共同基金,震撼整個投資界,稱為避險基金之父。
3. 但避險基金卻也讓投資人卻步,因在於1997年投機大亨索羅斯看準泰國經濟泡沫化,大舉利用避險基金賣空泰銖、買美元,造成泰銖一夕暴跌腰斬,引發金融風暴。
4. 另外就是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號稱有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坐鎮,卻因過度槓桿操作,最後出現倒閉的慘劇。
5. 過去10年內避險基金的規模已蓬勃發展,根據避險基金研究(HFR)的統計,全球避險基金在2003年年底已高達5600多檔,總管理資產規模為6500億美元,較10年前成長20倍。在金融商品不斷地開放之下,台灣在今年有機會開放避險基金的募集。

五、避險基金的優點
1. 在均衡的投資組合內加入避險基金可以改善整體風險調整回報。
2. 大部分避險基金與股市的相關性均偏低。
3. 基金經理會運用多種投資技巧,以達致無論市場表現如何,均可得到絕對的回報。
4. 避險基金的波動性一般較市場為低,除了那些運用若干高風險策略的基金。
5. 基金經理有爭取好表現的動力,經理的利益與投資者的一致。
6. 避險基金的基金具有分散不同的避險基金策略及管理技巧的特質,而且提供更多有關持有基金的風險、策略及表現的詳細資料。

六、避險基金的風險
1. 有大量損失的可能。
2. 非常倚重基金經理的專業知識。
3. 監管者並不審察沒有註冊的避險基金投資是否公平及穩當。
4. 沒有註冊的避險基金無須公開其持股或表現。
5. 你的首次投資可能會在第一年扣存,之後你可以每月、每季或每年取得資金。
6. 風格有可能轉變。

七、避險基金的操作方式
A. 依市場多空對做 ─
基金經理人依市場情況調整投資組合內容,多空對做,除了規避市場下跌風險還可持續創造報酬,此為避險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最大的不同處,也是一般公認避險基金最原始的投資模式。
B. 依事故操作 ─
基金經理人利用特殊事件找尋被低估或具有潛力的證券,從中獲利。由於經理人主要針對某依特殊事件進行操作,因此部位報酬率較不受整體市場影響。
C. 可轉換套利 ─
基金經理人利用同一發行公司所發行的不同證券間的價格差異,進行套利,例普通股票與可轉換公司債間的套利。
D. 低價股票 ─
許多公司受到瀕臨破產、重整或其他不利消息影響,而使公司股票或債券價格大跌,基金經理人從中套利獲取報酬。
E. 固定收益 ─
基金經理人買進政府公債或其他固定收益衍生性證券,再放空條件類似且到期日最為接近的固定收益證券或債券,以賺取利差。

八、避險基金最常見的策略(strategy):
(1) 全球宏觀(Global Macro):
基於對各國總體經濟基本面的判斷,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投資,而且通常沒有另外進行避險。
(2) 長空策略(Long/Short Strategy ):
透過同時以長、短倉持股票或股票衍生工具來獲利。
(3) 特殊事件導向型策略(Event-Driven Stragegies):
這種策略是利用一些市場中的偶發事件進行交易,例如破產、合併、購併等。
其又可分為:
a.「危難公司策略」(Distress Securities ):利用公司破產或進行重整時,市場的失衡現象進行交易。b.「風險併購套利」(Risk/Merger Arbitrage):買進將被收購的公司,並賣出購併者。
(4) 套利型策略(Arbitrage Strategies ):
利用市場對相關證券評價不一致的情形進行套利,此種交易策略通常被認為是較不具風險性的,其可分為:
a.「轉換證券套利策略」(Convertible Arbitrage):例如買進折價之可轉換公司債、特別股並同時賣出普通股。b.「固定收益套利策略」(Fixed Income Arbitrage ):例如利用市場對新發行公債(on the run)與早期發售公債(off the run)不同之評價,買進早期公債並售出當期公債。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尚有期貨管理(CTA)、市場擇時(Market)、買進/賣出乖離 (Long/Short Bias)、特殊部門類型(Sector-Specific Categories)等,雖然投資對沖基金看似優點多多,但由於其風險較高,並不太適合一般風險接受程度較低的投資者。

一般來說 ex: K1 Fund (歐洲最好的避險基金) & Super-Fund(目前世界最好的期貨基金) 皆是不錯的選擇標的喔 ( 意者請洽本人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