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美國冒險小子 寫下A股淘金傳奇


美國冒險小子 寫下A股淘金傳奇
25歲開始學中文,28歲單槍匹馬到中國,32歲管理資產增為100倍,善用人脈換金脈的寶士奇,只花4年,就在中國揚名立萬。
中國上證A股二○○七年封關,全年漲幅達九七%,位居亞洲之冠。在這波中國A股熱潮裡,最傳奇的淘金故事,就是《亞洲投資人》(Asian Investor)雜誌剛選出來的「中國最佳避險基金」之王,亞倫‧寶士奇(Aaron Boesky)。
二○○ 七年五月十八日,專業亞洲投資機構雜誌《亞洲投資人》在香港五星級的港麗酒店進行年度基金評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銀行等世界一流資產管理公司全都在 列,當獎項念到「中國最佳避險基金」時,得獎的是「馬可孛羅至真資產管理公司(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個頭只有一百七十公分,臉上還有點稚氣、三十二歲的寶士奇,光榮的走上台領獎,跌破台下一堆金融專家的眼鏡。
沒人聽過馬可孛羅,更沒人聽過寶士奇,但寶士奇創辦的馬可孛羅,所操作的基金規模只有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億元),卻打敗了規模是他一百五十倍大的英商馬丁可利(Martin Currie),這家堪稱中國A股最大的外資機構。 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孛羅走陸路,從歐洲經中東,來到中國,揭開了歐洲人心中東方的神秘面紗。七百三十年後,美國人寶士奇從美國飛越太平洋來到中國,創辦馬可孛羅公司,開創了中國A股的淘金傳奇。
他是現代馬可孛羅…… 二十八歲選在中國股市谷底入市
寶士奇,這位避險基金界的初生之犢,是如何成功演出這則中國A股的淘金傳奇? 時間,回到四年前,寶士奇從美國到香港的時候,他只有二十八歲,帶著從家族募來的兩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五百萬元),到香港成立當時第一檔純投資中國A股的避險基金。
當時,要去中國投資,十個人有十一個人不看好。「A股只有一千二百點,連跌了五年,是全球最差的股市。當時只要有人聽到我說要去中國股市投資,所有人都搖搖頭,因為那時中國是全球最差的股市。」寶士奇說。
士奇給了一個很乾脆的美式回答:「我要賺取我自己的名聲(I want to earn my own name.)。」 出身俄羅斯裔猶太人家庭的寶士奇,是家中的老么,從小就不放過任何一個表現機會,「因為我是家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必須更努力的證明自己。」
為什麼要賺取自己的名聲?這要從寶士奇的堂哥伊凡‧寶士奇(Ivan Boesky)說起。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的美國《時代》(Time)雜誌封面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伊凡‧寶士奇,伊凡是當時華爾街呼風喚雨的套利交易員, 因為涉及內線交易,賺進兩億美元,「伊凡‧寶士奇」也因此成為華爾街「貪婪」的代名詞。
他是「貪婪寶士奇」一員…… 堂哥非法套利惡名深烙華爾街
在亞倫‧寶士奇的桌上,有張上了框的剪報,小小的報導,藏著一段他的家族在美國華爾街所引發的巨大風暴。上面寫道:「伊凡‧寶士奇遭判罰一億美元,坐牢兩年。」
當伊凡‧寶士奇引發華爾街的內線交易風暴時,亞倫‧寶士奇只有十三歲,他雖然不了解內線交易的嚴重性,但這件事情卻成為他家族名聲中難以抹去的記憶。
不過,寶士奇並不介意談他堂哥的故事,他甚至對記者說,「如果你想了解伊凡‧寶士奇的事,你去Google一下就知道了,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Kirk Douglas)當年演的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就是以我堂哥的故事為藍本。」
人脈等於金脈。深諳中國社會人脈之道的寶士奇,開始努力結合他在美國所能認識的中國重要人脈。在紐約,寶士奇不但結識了當時中國駐美大使、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箎,甚至在其家鄉底特律,也認識了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籍會計師鄧詠梅。另外,他也特地參加了中國北京外交學院課程,去到北京,打深高層人脈。
他,不只深諳中國政商人脈之道,為了打響自己的專業形象,寶士奇還邀來前富達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區主席李仕達(Stuart Leckie)當他的合夥人,提升毫無知名度的馬可孛羅在投資人心中的專業形象。
而身為馬可孛羅投資長的鄧詠梅不僅有會計專業,更重要的是,她的舅舅是中國人大代表湯維英。就是因為有了深層的關係,讓寶士奇敢單槍匹馬到中國淘金。「當A股不被看好時,寶士奇卻勇於投入這個市場,這需要比別人看得更深、更遠,」鄧詠梅說。
不過,有堂哥伊凡的前車之鑑,流著冒險及投資血液的寶士奇,勇闖投資天堂的策略,反而步步為營。馬可孛羅的經營方式,不像其他的避險基金經理人只依賴其他券 商研究報告,鄧詠梅說,她率領六名A股的研究員,親自拜訪各中國上市公司,自己撰寫研究報告,了解自己投資企業的第一手資訊。過去四年來,鄧詠梅的馬可孛 羅研究團隊已拜訪超過六百家中國上市公司。
投資A 股的避險基金有上千檔,通常涵蓋中國A股、香港H股及港股。但至今只有兩檔「純」投資A股的避險基金。一家是曾經在台灣舉辦過法說會,引發一陣陸股旋風, 總資產超過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七百三十億元)的馬丁可利,而另一家就是相當低調神秘,只有四年歷史的避險基金新秀馬可孛羅。 資料來源 商業週刊 第1051期

沒有留言: